【轉載】江蘇宜城南方水泥:踐行綠色發展使命 譜寫低碳轉型新篇
發布時間:2025-09-08 13:14:09
2025年8月,經中國水泥協會公示,江蘇宜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順利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并通過超低排放評估監測,成為江蘇省首家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水泥企業。改造后,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65噸、二氧化硫70噸、顆粒物55噸,累計減污約190噸,為長三角地區藍天保衛戰注入強勁動能。
宜城南方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,錨定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航向,全面打響超低排放攻堅戰。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引擎,以“三精”管理為抓手,以智慧賦能為突破,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的示范之路。
01 攻堅技改突破瓶頸,打造超低排放新標桿
有組織排放的極限管控:生產線窯尾煙氣治理采用“低氮燃燒+精準SNCR+SCR聯合脫硝系統+布袋除塵+濕法脫硫”系統工藝,實現粉塵排放濃度≤10㎎/Nm3、二氧化硫排放濃度≤35㎎/Nm3、氮氧化物排放濃度≤50㎎/Nm3的超低排指標,煙氣氨逃逸濃度控制在≤8mg/Nm3,滿足國家有組織超低排放相關要求。脫硫脫硝系統采用智能化控制,進一步優化煙氣污染物脫除效率,噸熟料氨水用量為<2kg/t.cl,兼顧環保效果與成本控制。
無組織排放的系統治理:生產線通過構建全封閉的輸送體系,以廊道連接生產車間及各儲庫,避免人工裝車及物料轉運過程中粉塵外逸;石灰石預均化堆棚、輔料及原煤預均化堆棚等區域采用“網架全封閉+噴霧抑塵系統”,多個產塵點位均配備高效收塵器,保證無煙塵外逸。
清潔運輸的創新突破:從礦區到生產廠區,企業巧妙構思,建設了一條1.2公里地下輸送廊道,實現每天1萬余噸的石灰石的全電輸送,徹底終結傳統運輸的揚塵污染;煤炭和其他原材料均通過水運抵達碼頭,水泥銷售船運占比達近80%,充分發揮水運“運量大、能耗低、污染小”的優勢。
02 數字賦能智慧升級,開創智能管控新模式
生產線在智能運營的基礎上,構建了環境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,包含五大核心模塊:
一是CEMS系統的智能管控模塊,實時檢測窯頭、窯尾、煤磨、水泥磨等主排放口的排放數據及重要設備運行參數,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精準計算和控制。
二是無組織排放的智能管控模塊,動態監控無組織排放制污設備運行狀況,多維度追溯歷史數據。
三是清潔生產運輸智能管控模塊,實時監控原材料、水泥、熟料的清潔運輸總量和占比,智能控制國六、新能源汽車進廠門禁管理,同時與交通部門實現智能聯動。
四是道路清潔管理模塊,實時監控洗車平臺和清掃車的運行情況,自動對出廠車輛進行沖洗,保障出廠車輛潔凈。
五是空氣微站系統管理模塊,實時監控各區域顆粒物濃度,對濃度異常實時報警、及時處理,保證廠內環境長期達標、穩定。
03 砥礪奮進再啟新程,擘畫低碳發展新藍圖
站在新的起點上,宜城南方將以“三個深化”為戰略引領,全面開啟轉型新篇章:
一是深化數智創新,全面推進智能化升級,向技術要效率、要效益,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,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;
二是深化環保創新,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向高端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方向攀升,實現節能降耗與可持續發展;
三是深化模式創新,積極構建“水泥窯協同處置+替代燃料+光伏發電+儲能+生態修復”的產業共生體系,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經濟生態圈,走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徑。
超低排放既是國家賦予的政治任務,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。宜城南方將以“藍天白云為卷,綠水青山為筆”,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讓“兩山”理念在產業實踐中綻放光芒,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奮力書寫水泥行業的綠色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