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載】水泥行業如何應對“碳考”?
發布時間:2025-04-26 02:16:24
3月20日,生態環境部印發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、水泥、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》,要求水泥行業2025年底前要完成首次履約工作,并將逐步收緊碳配額,充分發揮碳市場功能作用。
4月15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關于做好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關工作的通知》,對發電、鋼鐵、水泥、鋁冶煉行業年度直接排放量達到2.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,應當列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接連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方案短期對水泥行業整體影響較小,但水泥企業需要在合規管理、技術儲備和市場策略上提前布局,以應對后期逐步收緊的碳約束。
中長期看,碳交易機制的引入,將加速水泥行業低效產能退出,推動企業加快低碳技術應用和綠色轉型,重構行業競爭格局和產業結構,具備能效優勢和碳管理能力的企業將獲得長期競爭力。
“水泥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,對加快清退低效產能,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。”中國水泥網·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水泥分析師李坤明直言。
李坤明表示,2024至2026年度為啟動實施階段,以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、推動企業熟悉市場規則為主要目標。2027年以后,是碳市場深化完善階段,碳配額方式也將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,將倒逼水泥行業本身加快低碳技術研發,促使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,加之需求長期面臨下滑局面,客觀上有利于水泥碳中和目標實現。
如何迎接“碳排放新政”?李坤明建議企業從生產端、管理端、市場端“三管齊下”——提升能效水平,加大技術投資;建立專業團隊,加強核算監測;運用金融工具,積極參與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