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博工業簡史 | 淄博水泥:澆筑一座城的工業年輪
發布時間:2025-08-25 01:28:48

(圖為四寶山雙創公園城)
在淄博高新區東部山區,“雙創公園城”的蔥蘢綠意間,藏著一段關于“灰與綠”的深刻對話。誰能想到,這座如今串聯起生態與創新的城市地標,曾是濃煙滾滾的水泥廠舊址。二十載時光淬煉,從環境立市戰略的破冰之舉,到關停、修復、重生的三步走實踐,淄博水泥工業以自身的嬗變,映射出老工業城市的突圍密碼。
這不是簡單的產業更迭,而是一場關于發展邏輯的根本重構。當水泥窯的轟鳴漸次遠去,留下的不僅是工業遺存的斑駁印記,更是一座城市對“綠水青山”與“金山銀山”辯證關系的深刻領悟。從殖民時期的無奈起步,到建設年代的激情燃燒,再到轉型時代的破繭成蝶,淄博水泥的百年歷程,恰是傳統工業在時代浪潮中涅槃重生的生動注腳。
工業基石 水泥產業的崛起與榮光
淄博水泥工業的起點,帶著殖民掠奪的屈辱印記。1943年,日本為掠奪輕金屬資源設立南定工場,在造鋁設備未安裝完畢時,就利用既有設備試生產水泥,成為這片土地上水泥工業的發端。彼時的水泥生產,如同近代中國的命運一般,在列強操控下扭曲生長,難談自主發展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,為水泥工業注入了全新生命力。作為“建筑糧食”,水泥是國家建設的基石,而淄博憑借豐富的石灰石、煤炭資源與便利交通,迅速崛起為重要的水泥產業基地。“國家大搞基本建設,從工業民用建筑到交通基礎設施,對水泥的巨大需求,讓淄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。”山東恒建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牛全林的感慨,道出了產業興起的時代背景。

(圖為博山水泥廠舊址)
20世紀50年代,土立窯開啟了淄博水泥的工業化征程。山東博山水泥廠的前身是山東淄博石粉廠,當時隸屬于淄博專區實業公司,后改名為山東博山水泥廠,從機械加工石粉轉向水泥生產,成為山東省立窯水泥的先驅;1956年,國營湖田石礦的建成,標志著水泥原材料專業化生產的起步。彼時的生產條件艱苦卓絕,“人工裝料、人工卸料,半機械化立窯時代,也只是入料實現機械操作?!痹綎|博山水泥廠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史慶渭的回憶,勾勒出早期建設者的奮斗圖景。
技術突破始終是產業前行的引擎。1963年,山東鋁廠建成省內首條回轉窯水泥生產線,利用工業廢渣赤泥生產高標號硅酸鹽普通水泥的技術屬國內首創,1978年,該技術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;1966年,山東博山水泥廠試產油井水泥成功,填補了國內立窯生產該品種的空白。這些突破不僅提升了生產效能,更讓淄博水泥在國家重點工程中嶄露頭角。
(圖為淄博博山水泥廠修建礦山大橋 —向陽橋)
向陽橋的建造,成為那段激情歲月的生動注腳。為解決荊山石灰石的運輸難題,山東博山水泥廠橫跨公路、河流與鐵路,建成這座工業地標?!八撬鄰S的生命線,更是‘博水人’智慧的結晶。”史慶渭的話語中飽含深情。
正是這樣的創新與堅守,讓淄博水泥在計劃經濟年代穩步發展。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,淄博水泥一直在建材工業生產中占據著主導地位,產品的出廠合格率、優質品率在全省列首位。1985年,全市共有水泥企業36家,總設計年生產能力400萬噸,水泥工業總產值達到1.3億元,全市水泥產品獲省級以上的優質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72%。山東博山水泥廠生產的“建設”牌水泥更應用于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場館、山東省體育中心運動場、勝利油田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民用設施建設。
陣痛轉型 從環境危機到綠色革命
改革開放的浪潮,為淄博水泥工業帶來了機遇,也催生了新的挑戰。1988年,山東博山水泥廠廠長傅慶馥創造的《規范化工作法》,以“355工作法”為核心,實現了管理模式的革新,獲“全國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”,傅慶馥被授予“全國優秀企業家(金球獎)”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等榮譽稱號。這一時期,張店、淄川、臨淄等地的水泥廠紛紛崛起,機械化立窯成為主流,淄博成為全國立窯水泥生產的標桿。
(圖為山東博山水泥廠退休員工)
然而,繁榮背后隱憂漸顯?!熬盼濉敝痢笆濉背跗?,我市水泥行業近90%的立窯生產線工藝落后,污染問題日益突出。淄博高新區東部山區因水泥廠集聚,成為塵土飛揚的重災區。“以前,四寶山塵土飛揚,石塊能打碎村民家的窗戶玻璃,夏天不敢在院子里吃飯。”淄博高新區軍屯村原黨總支書記張隼春的描述,道出了生態與發展的尖銳矛盾。
轉折始于2002年。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環境立市”戰略,以2條年產10萬噸水泥生產線的爆破拆除為標志,拉開東部地區整治轉型的大幕。至2006年,中心城區42條水泥生產線全部關停搬遷,張店水泥等老牌企業退出歷史舞臺。這場“刮骨療毒”式的變革,倒逼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。
(圖為淄博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全景)
山水集團的進駐成為關鍵轉折點?!八鼛砹恕T魚效應’,大生產線實現了成本下降、質量穩定、用人減少的革命性變化?!笔袀鹘y產業發展中心建材冶金科科長陳振福表示。
1998年,根據市委、市政府的要求,由原淄博市建材工業公司下轄管理的華辰集團總公司、山東博山水泥廠、淄博水泥廠、山東建材機械廠等十幾家企業合并重組。至本世紀初,一家覆蓋水泥、建陶、建材機械、玻璃深加工、壓力容器等十余個系列幾十種產品的市屬重點企業集團——崇正集團,從時代與命運的抉擇中走來。2003年,崇正集團建成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?!罢埲珖詈玫脑O計院,選最優設備,結束了淄博沒有新型干法的歷史?!奔瘓F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馬乃孝的堅持,為產業升級樹起標桿。
(圖為崇正集團)
陣痛中孕育新生。2006年,有著55年歷史的博山水泥廠完成使命關停,成為產業轉型的縮影。與此同時,寶山水泥、山鋁水泥等企業陸續改建干法生產線,淄博水泥工業在陣痛中完成了從立窯到旋窯的歷史性跨越。這場轉型,不僅是生產工藝的迭代,更是發展理念的重塑——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,從環境換取增長轉向環境優化增長。
智造未來 新質生產力的綠色答卷
(圖為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)
進入新時代,淄博水泥工業的轉型步入深水區,智能化、綠色化成為破局關鍵。2011年,山東重山集團率先啟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項目?!拔覀儾捎萌珖准覠岜P爐技術處理危險廢棄物,實現‘燃料替代、原料替代、環境替代’的有機統一,并拿下了山東省水泥行業第一張工業廢棄物經營許可證?!鄙綎|重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魯淄言語中透著自豪?!爸厣健迸扑嘁惨驗橘|量過硬,躋身青島膠州國際機場、臨連高速、濟萊高鐵等重大工程供應商之列。
(圖為東華水泥廠區)
東華水泥的轉型路徑同樣可圈可點。面對煤炭資源枯竭的危機,淄博礦務局2004年組建山東東華水泥公司,專注特種水泥研發,產品應用于濟青高鐵、濟南穿黃隧道等工程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企業布局鈣基新材料、綠色循環經濟和“碳中和”產業鏈,年產功能性粉體材料1000萬噸、鈣基新材料300萬噸,具備提供全場景、全價值鏈碳管理及工業數字化綜合服務能力,助力新材料強省建設實現新突破,成為資源型企業轉型的典范。
(圖為東華水泥 “工業大腦”)
智能化改造為產業插上翅膀。2018年,東華水泥與阿里云合作開發全國首個水泥“工業大腦”,2023年升級至2.0版本,實現無人工廠、能源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?!八?4小時不間斷精準管控,既節能降耗,又提升安全系數?!逼髽I技術部副部長孫沖的解讀,揭示了數智化的核心價值。山東寶山科技則通過5G智慧廠站、數字孿生等技術,實現從礦山到生產的全流程智慧化,完成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。
綠色發展理念滲透產業肌理。淄博山水水泥建成2.7公里全密封運輸皮帶廊,礦山設備接入中央控制系統,成為綠色礦山建設范本;崇正集團研發的特種水泥覆蓋道路、油井、核電等多個領域,實施的“工業美學”工程實現污水零排放,獲評市級首批綠色工廠;寶山科技積極推行工業反哺農業的企業發展新模式,建設淄川俊嶺田園綜合體項目,打造集生態工業、現代農業、文化服務于一體的“三產融合”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基地。
淄博淄川俊嶺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孔江表示,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共分三期,截至2024年已完成一期,共投資1.5億元,建成7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、3公里觀光河帶等設施,并優先雇用家庭經濟困難人員就業,免費為8個自然村提供種植大棚,使這8個自然村每年增收8萬余元。
定制化、資源化成為未來方向?!巴ㄓ盟嗑拖褚粔K布,而實際需求可能是西服、背心或襪子,定制化才能避免資源浪費?!迸H值谋扔魃鷦淤N切。如今的淄博水泥企業,能在日產3000噸窯爐規模上自如地切換多品種生產,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日臻成熟,正從傳統建材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。
一爐窯火照初心,百里青山見未來。
從殖民時期的屈辱起步,到建設年代的激情燃燒;從改革開放的粗放擴張,到新時代的綠色轉型,淄博水泥工業的發展歷程,恰似一窯水泥的淬煉——經烈火焚燒而堅硬,歷風雨洗禮而重生。當“雙創公園城”的綠意覆蓋昔日的工業疤痕,當智能工廠的數據流替代水泥窯的濃煙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產業的涅槃,更是一座城市對高質量發展的執著追求。
水泥的故事,是淄博的故事,也是中國的故事。它見證了從“有沒有”到“好不好”的發展跨越,詮釋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深刻內涵。如今,在“新材料名都”的藍圖中,淄博水泥正以新的姿態踏浪前行,用綠色與智慧,繼續澆筑著城市的未來。(文字整理:淄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群 王雪茹)
責任編輯:劉世玉
一審:相國旗
二審:趙瑞雪
三審:李海容
本作品為原創作品,版權屬淄博市融媒體中心所有。歡迎社交平臺轉發分享。